重塑高能级招商体系新势能
在种种政策“三令五申”以及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,以往作为招商引资重要手段的税收优惠或将退出历史舞台,地方政府原有的招商模式正发生深刻变革。直面招商引资新形势、新挑战,各地要重塑比较优势,在激烈竞争中抢占新“赛点”、通“堵点”、找“发力点”,从顶层布局、从痛点着手,推动招商引资向更高能级跃升。
今年以来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《关于规范招商引资行为促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》和国务院发布的《公平竞争审查条例》等文件,提出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制度,取消地方性优惠政策、拆掉政策“土围子”,打破过去拼土地、拼税费、拼补贴的“内卷式”招商格局,引领招商引资进入新时代。
招商引资需从“硬优惠”向“软环境”转变
多年来,招商引资促进各地经济发展的同时,也引发“跟风招商”“摊派招商”等不正常现象,加剧产业同质化和竞争内卷化,甚至出现“搞封闭小市场、自我小循环”的倾向。在税收和土地出让金减免的“利好”之下,甚至产生一批候鸟迁徙式企业,它们“专吃”地方政府优惠政策,享受完一个地方的优惠政策后就搬迁,甚至在一个地市的不同区域间搬迁。完善规则、堵住漏洞,招商引资模式必须加快转型与创新。今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《公平竞争审查条例》,是招商引资工作的一道分水岭。减免或返还税收、退补土地出让金,是地方政府为企业开出的常见优惠政策,但这些都被《条例》列为禁止实施的范畴。这一系列规定旨在构建“统一大市场”,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,限制不正当竞争,促进劳动力、土地、数据、资金等要素正常流动。当前,已有地方开始裁撤地方招商部门、取消基层招商指标,并组建招商公司,以更市场化的形式进行招商,招商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。此外,一些地方探索出“股权投资”“以投带引”和“链式招商”等特色招商模式。
在新任务、新形势下,各地要加快转变招商理念、转变招商方式,加快推动招商引资从比拼优惠政策搞“政策洼地”向比拼营商环境创“改革高地”转变,构建招商引资新格局、大格局。新时代招商引资工作不能只注重比拼土地、税收、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,而要针对产业链条缺项和薄弱环节,寻找确定目标企业,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招商。
探索招商引资新模式,激活产业振兴新引擎
“市场+资源+应用场景”招商新模式变“给政策”“给优惠”为“给机会”。杭州市在全国首创“市场+资源+应用场景”招商新模式,以重大应用场景开放为抓手,为新技术、新产品提供“试验场”。将整座城市变成一个应用场景,杭州市通过梳理城市资源开发利用、要素供给、公共产品和服务等信息,向社会发布城市机会清单,让企业全面、及时掌握杭州发展机遇,在很多领域先行先试。同时,杭州市以发布“城市机遇”为契机,系统梳理城市资源开发利用、要素供给、公共产品和服务等信息,发布产业谋划及政策支持内容,旨在让企业全面、准确、及时地掌握杭州的发展机遇,促进城市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,助力重大产业项目的策划生成。聚集五大产业生态圈的重点产业链,按照“产业共谋、活动共享、渠道共建、项目共引”的思路,建立并优化市级专班、专业机构、产业平台三方联动的招商模式,以实体经济为根基,以战略性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为重点招引赛道,推进“工业上楼”,打造形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、优质项目集聚、资源要素充裕的五大产业生态圈精准招商示范平台。
“政府+链主+园区”打出招商引资新式组合拳。今年以来,太原市持续创新招商方式,积极推动科学招商、规范招商,深化“政府+链主+园区”招商模式,即政府负责制定优惠政策和提供优质服务,链主企业发挥龙头作用,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,而园区则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保障。围绕“一高两先三特三新”特色产业链,打造形成“一条产业链、一个产业园、一支小分队”的“三个一”招商体系。同时,加强以项目落地服务为核心的招商服务,深化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中枢调度,运用“清单+专报”模式,每月调度重点项目,着力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。持续开展“八小时外”坐班服务,与“12345”便民热线形成联动,为投资企业提供不间断服务。强化招商引资在谈项目库、重点项目库、载体资源库等“三库”建设,推动招商引资信息平台功能优化与迭代,探索运用大数据、信息化手段开展投资项目初步研判,做到要素匹配、信息跟踪、项目管理一体化,招商服务“一张网”。加强市县联动,综合运用例会、通报、简报、督查等工作机制,进一步强化全市“一盘棋”的招商引资工作格局。
“1+3+3”联合招商机制推动招商引资体系“再迭代”。6月28日,广州市投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,主要为项目落地提供从洽谈至投产全链条服务,并细化为“招前对接”“招中促成”“招后服务”三大环节,为广州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。同日,广州市发布“招商引 资20条”,即《关于新时期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》,推动全市招商引资体系“再达代”。根据《工作意见》,构建“1+3+3”联合招商机制,广州市投资发展委员会“抓总”,推动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的重大问题;广州市投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、各区、国企招商平台3大招商主体,是招商“主力军”;广州市行业主管部门、各类投资主体、招商中介机构3类协同主体“联动”,形成全市一体化招商新格局。为构建平衡市内竞争的统筹机制,更好地发展产业和布局项目,创新建立全市招商项目“首谈制”,即广州市投促部门根据市级招商项目线索,精准匹配与主导产业、要素环境相适应的区,作为项目首谈区。原则上项目首谈区洽谈超过一定期限仍无实质性进展的项目,则由广州市投发部门统筹其他区跟进。
重塑招商引资体制机制,开创招大引强新局
锚定招商方向,紧盯关键精准招商。支持地方政府联合链主企业和产业资本、投资机构,开展以“补链”“强链”“延链”为目的的招商引资工作,聚焦重点领域和细分赛道,定制个性化招商方案。进一步发挥政府统筹引导作用,主动加强政府、国有企事业单位场景开放,发布“城市机遇”清单、能力清单和需求清单,吸引企业和投资者主动“入场”。
创新招商方式,丰富路径全面招商。坚持以项目投资需求为导向,持续创新招商方式,深化资本招商、以商招商、园区招商、场景招商、产业生态招商等路径,多措并举推动科学招商、精准招商。
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和路线图,建立产业链招商数据库,细化产业链招商目标企业清单,开展靶向招商。坚持“按产业分、按企业 跑、按项目招”,组建“行业主管部门+商务部门+要素保障部门+市县(园区)”联动的产业招商专班,以市场化方式招引产业项目。
创新招商机制,优化环境服务招商。坚持党政主要领导“总牵头”,四大班子“齐上阵”采取专门办公室、专职人员、专业平台“三专”方式,全力招大引强。建立重大项目“一对一”管家服务机制,做好重点项目招商、落地、运营、服务全链条管理,形成“一个项目、一名挂点班子领导、一个项目长、一个跟进小组”督办机制,为项目提供“一站式”“定制化”“集成式”精准服务。健全重大在谈项目推进机制和项目落地分级协调机制。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