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产经分析

乡村振兴视角下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战略分析

时间:2025-01-08 21:43:31 来源: 作者: 阅读:

郝莉娜

山西省宏观经济研究院 山西 太原 030000

摘要:全面小康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共同目标,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,国民经济水平持续增高,乡村振兴发展策略也得到了有效创新。特色产业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战略之一,通过对农村本土资源优势的有效展现,构建出当地特色产业链,推动农村经济的高效发展。只有保障特色产业经济兴旺,才能够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,农民才可以实现真正致富,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。基于此,本文主要探究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困境,以及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价值,并相应的制定实现特色产业高速发展的经营战略。

关键词:乡村振兴;特色产业;经济发展

乡村振兴是我国当下提出的主要发展战略之一,如何将农村资源就是充分发挥出来,增强乡村经济实力,是当下乡村振兴的主要方向,是带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主要内容。特色产业经济建设离不开国家的支持,作为基层领导者,应当掌握国家乡村振兴的基本策略,并及时探究当地的特色优势,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村产业,带领全体乡村群众脱贫攻坚,实现乡村振兴。除此之外,乡村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持,如何留住人才,完善特色产业经济链是当下主要探究目的,也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内容。

一、乡村振兴的意义

乡村振兴的核心目的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,针对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采取的措施。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,能够实现我国两个100年的发展目标,保障农村居民的幸福感与城市居民同步上升,不断改善农村民生水平,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整体发展。当前城市建设已经趋于完善,而对于农村地区而言,各项产业的发展还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,因此就应当针对乡村产业,并深入探究发展具有特色的产业链,以此来推动乡村特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。只有不断落实乡村振兴战略,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号召,以此才能够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建设。

二、农村经济发展困境探究

(一)土地利用不合理

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与土地利用不合理之间有着密切关联,农业的发展无法科学有效的应用土地。首先农村耕地面积不断减小,部分农村地区朝着城镇化发展,而城镇扩张需要占用农村耕地,各项商业资源也需占用农村土地资源,最终导致农村耕地面积减小[1]。土地是实现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,只有农业不断发展,才能够真正实现乡村振兴,而耕地面积的减小,则会影响农业的发展。其次,农村产业结构不科学,无法按照当地特色发展农业。我国土地面积辽阔,各个地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,无论是地形地势还是气候等多种因素差异明显。当前部分农村地区能够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农业,但对于一些边远农村地区而言,受到地形限制,无法真正利用自身特色发展农业。在此种情形下,地区耕种方式十分单一,最终农业收入渠道也呈单一化趋势,农业发展无法得到有效落实。

(二)污染问题加剧

导致农村污染问题加剧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农民在生产过程中,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,对生态环境会不经意的破坏。主要体现在农村生产过度依赖于农药化肥,导致土壤的养分失调,最终土地退化,而土壤的调节能力也逐渐流失。除此之外,还存在着大面积种植污染水资源与土壤资源的农作物的情况,这与可持续经济建设相背离,最终会破坏经济发展战略。部分小型企业选择在农村设立工厂,由于自身管理模式不完善,缺乏技术经验,导致污水的排放,污染农村环境,甚至直接排放到河流中污染水源。也有部分工业化工厂随意摆放污染气体,严重时会形成酸雨,进而导致农村土壤酸碱化,土壤的肥力被破坏。生态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有着密切关系,要想推动农村振兴,就应当将其与环境保护相融合,以此来真正推动农业发展。

(三)农村劳动力减少

农村经济的建设离不开人的支持,但当前农村劳动力大多向城市迁移,尤其是年轻劳动力,更是如此。进而导致农村遗留下的劳动力为中老年人,而这一群体难以推动乡村经济振兴。乡村经济的建设离不开劳动力的保障,只有在劳动数量符合标准的前提下,才能够发展农业。除了数量以外,也需要保障乡村振兴人才的质量。当前各行业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,只有保障乡村振兴人才能够掌握高科技应用方式,才能够将农业技术应用到生产之中。但当前农村地区缺乏农业科技人才,农业的开发也难以得到有效落实,而各项农业技术的使用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,以此来保障农业生产活动的有效开展,但最终无人指导,先进技术也就无法及时进入农村。其次,农村地区在引进人才时政策落后,人才引进机制不完善,无法吸引高质量人才,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[2]

三、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价值分析

(一)实现特色农业提质增效,提高农村生产力

要想推动特色产业发展,就应当对农业的供给侧结构进行改革与创新,以此来构建特色农业示范基地,不断完善现有特色农业生产体系。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也要积极推动牧业的发展,对牧业的现有产品进行升级,同时也要加快农畜产品的生产,对其加工工序进行完善其进行三品一标认证,确保农畜产品生产合格,保质保量,以此来有效提升农牧业的发展水平。除此之外,也要积极与各企业合作,利用大企业带动乡村振兴,实现农畜产品的升级。同时也可以借鉴成熟企业的生产先线,构建生产、销售、加工一体化体系。构建农牧业生产合作社,通过对各产业链的整合,推动乡村经济建设与发展。

(二)促进文化旅游同步发展,改善农村民生水平

在发展特色产业经济时,要结合当地文化旅游发展情况进行统筹规划,各个地区可以探究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文化产业,以此来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。比如当地可以探究自身的文化特色类型,明确自身品牌定位,结合当地的民族特色,推动文旅行业的发展[3]。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发展为例,当地刺绣与蜡染极具民族特色,当地就以此为契机,对当地妇女展开非遗技能培训,使得7000多名妇女掌握了一项技能。同时当地大力发展旅游业,游客对当地具有民族的特色衣物十分喜爱,如“百鸟衣”等等都受游客热捧,当地居民在此种趋势下人均年增收超万元,实现脱贫。因此当地旅游发展应当结合乡村民族文化展开,通过传承手艺等多种方式来带动乡村脱贫,实现乡村振兴。

(三)积极发挥农村资源优势,推动乡村经济转型

要实现农村经济转型,就应当积极展现出农村特色资源优势,在生产过程中应积极发展当地生态资源优势、民族手工艺品及文化制品等文化资源优势,同时也要积极引入先进绿色环保的生态产业,以此对农村资源进行充分挖掘,寻找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链。除此之外,也应当直接结合现代化的发展趋势,实现农牧产品的现代化发展。积极推行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现代化产业,实现互联网与农村产业的有效融合,实现农牧产品体系的有效构建。县政府也应当积极建设农村电子商务,通过农业生产供销一体化特色产品体系的完善,推动农村特色产品的发展,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可能。

四、乡村振兴视角下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方向

(一)合理选择特色产业,推进乡村经济发展

乡村经济发展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多差异,农村的地理位置及人口组成决定了产业的发展方向。只有选择适合农村的经济产业,才能够真正实现农村经济的有效发展。所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,就应当对现有特色产业进行仔细梳理,选择与当地适合的经济产业。部分地区就引入了新型杂交水果,并在市场上大面积推广,以此来构建特色产业链,实现农村经济的高效发展。比如丹东草莓就是引入了日本奶牛草莓,在经过市场推广后,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体系;又或者四川软籽石榴在当前市场中也得到了有效推广。这也就表明与当地特色相适应的产业,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,所以在选择特色产业时,无论是对于种植业还是养殖业,都需要进行深入学习与研究,并在前期进行实验,以此来为地方特色产业的构成奠定基础[4]。因此在发展乡村经济过程中,需要对当地的特色产业进行深入挖掘,并将其与市场需求相融合,形成具有特色的乡村经济产业。同时也要选择与当地适合的产业,通过对市场需求的深入探究,以及人们的消费习惯的调查分析,来保障当地特色产业多的销路,以此来促进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。

(二)实现特色产业升级,促进发展与时俱进

乡村振兴要与时代共同进步,需要对当前市场的深入分析,并对现有的特色产业进行升级。任何一个产业都需要不断创新,以此来满足市场的需求,而乡村特色产业也是如此,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研究新型技术与产业。比如上文提到的丹东草莓,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完善与研发当前的技术,尤其是对于其相关配套设施也在不断的进行升级与改造,以此来实现草莓的无障碍化运输。随着产品在全国的运输,进一步拓宽了草莓销路,实现乡村特色经济的有效发展,也能够带动市场中草莓行业的进步。除此之外,丹东草莓也逐渐向国际化方向发展,将草莓市场拓展至东南亚等国家,为乡村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帮助。一成不变的产业链是无法为乡村获取最大化经济的,也无法推动乡村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。所以,就应当不断研发当下新型技术,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过程中,对科学技术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,在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中寻找与当地特色相符的新兴产业,并对现有的产品配套机制进行完善与升级,保障最终产品的质量,提高乡村的核心竞争力,构建新的发展路线,以此来开拓市场、引领市场,实现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[5]

(三)引入专业建设人才,推动农村经济转型

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,要想推动农村特色经济的有效建设,就应当引进高质量人才。受思想的影响,人才更趋向于进入到城市之中,但农村经济发展一直都需要人才的引进,使得农村人才始终处于缺口状态。因此,要想吸引人采,就应当不断完善农村人才引进机制,拓展农村人才发展渠道,实现农村人才回流,以此来推动乡村经济的建设。对于人才策略,首先应当构建人才帮扶制度,比如购房补助、户口需求等多项政策的完善,以此来吸引人才投入到农村建设之中。同时也应当积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,落实补助内容,使得乡村经济发展能够朝着新方向不断进步,并在人才的支持下不断实现产业链的升级,为经济建设提供基础。而国家也应当积极号召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之中,通过对人才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扶持政策的制定,吸引人才致力于到乡村特色经济产业发展之中,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稀缺的问题。

(四)制定完善营销策略,提升特色产业经济

在互联网模式的影响下,农村特色产业也应当对现有营销策略进行升级,通过对营销策略的不断完善,实现乡村经济发展方向的创新。在拓展乡村特色产业时,可以应用现代化的营销理念,构建多元化的发展策略,以此实现乡村经济的市场化发展,避免出现特色产业因宣传落后导致滞销问题[6]。比如当下新媒体平台发展势头最强的为抖音平台,农村特色产业就可以以此为宣传渠道,制定营销策略,实现当地特色产业的有效推广,同时也可以邀请助农机构对当地特色农产品进行推广,拓宽农产品销路。根据对当前新媒体发展势头的分析可以发现,网络经济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,比如新疆哈密瓜、赣南脐橙等等都是如此,在自媒体平台的带动下,这些特色产业能够实现创收增效,而且能够快速席卷全国。在这种形势下,不仅能够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,还能够为全国人民带来具有特色的美味。可见恰当选择营销策略具有重要意义,要想实现农村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,就应当选择合理的营销模式,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宣传成本的投入,甚至可以实现连锁化的宣传反应。

结束语:

综上所述,要想实现乡村振兴,就应当对其特色产业经济进行整合,选择出最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经济产业,以此来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落实。同时也要在互联网时代的推动下,制定完善的营销策略,推广现有农产品,带动产品创收增效,实现乡村经济的高效发展。

参考文献:

[1]党建引领脱贫攻坚 加快实现乡村振兴[J].群众,2019(22):74-74.

[2]孙行.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产业发展模式探索[J].中国商论,2021(13):177-179.

[3]席佳颖,鲍洪霖.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特色小镇产业经济创新发展研究[J].商讯,2021(17):19-20.

[4]吴来忠.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战略分析[J].中国产经,2020(24):41-42.

[5]王凤娟,金硕,高远秀.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战略[J].农家参谋,2020(15):33-33.

[6]刘玉欣.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战略探究[J].产业创新研究,2020(12):93-94.

我要评论
共有条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匿名发表